自脫貧攻堅開始以來,三河村按照“組團式、微田園,大聚居、小雜居”的思路,規劃了9個易地搬遷安置點。2018年,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面啟動,至2020年5月。
今年11月23日,貴州宣布全省最后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這意味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清零”。走在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這些地區都打造出適合自身的“脫貧樣板”。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天津市科技局與甘肅省科技廳聯合認定了首批“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共145名,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之一,2017年年底,識別貧困村309個,舟曲縣、臨潭縣納入省級深度貧困縣。同時,甘南州整體納入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承擔著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任。
“我現在除了‘五險一金’,每月都能拿到5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的工資?!比涨?,記者來到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的一家生物科技企業,走上就業崗位的農牧民在此忙碌不止。
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拉薩市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旅游業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的綜合帶動優勢。
每天早上9點,在國道317沿線、比如縣扎拉鄉政府附近的一家澡堂里,人們總能看到一個40來歲的男人忙碌的身影。
青海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教育、文化、醫療等事業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進展,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增添新動力、開創新局面,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近年來,西藏山南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加大農牧民群眾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切實提高了農牧民群眾的就業能力和技能水平。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以促進群眾就業為突破口,采取“二三四”工作法,堅持把“外部輸血”轉變為“自身造血”,多措并舉激活農牧民群眾轉移就業的積極性。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一個地區,只有在改善民生上取得長足進步,百姓才會真切地感到幸福和滿足;一個部門,只有把百姓的愿景作為動力來謀劃,群眾才能真正認可他們的工作。
羅布頓珠一行先后來到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甲瑪鄉修理廠、墨竹城市廣場綜合商場、墨竹小油菜榨油廠,聽取相關負責人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匯報,并深入3公里下的礦硐。
今年以來,天津第九批援藏前方指揮部把昌都消費扶貧作為援藏重點工作之一,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1至10月,天津援昌消費扶貧采購額已經突破1600萬元,有力助推了昌都扶貧產業發展。
走進西藏林芝市朗縣朗鎮其次村,一棟棟整潔漂亮的藏家小院點綴山村田野,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各家各戶。每當傍晚,其次村女子舞蹈隊都會組織村民跳舞,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