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潔白的哈達——常德一醫麻醉科醫生雷奇援藏手記
位于西藏南部的山南地區隆子縣是常德市的對口支援縣。今年4月,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雷奇醫生成為對口援藏團隊中的一員,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援藏幫扶工作。援藏期間他寫下了這篇手記。
【初到海拔4000米的隆子】
2020年4月24日我啟程出發,從常德桃花源機場起飛,途經成都轉機,到達西藏拉薩貢嘎機場時,已是晚上十一點多。室外刺骨的寒風夾雜著稀疏的雪花撲面而來,氣溫只有零度左右。親自來接我的閆振升副院長(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藏干部,骨科副主任醫師、西藏隆子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早已在機場出口翹首等待??吹剿麩崆榈男θ?,我心里涌起一陣暖意。
抵達拉薩貢嘎機場。
再經歷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臨時休息地點山南市區已過凌晨一點。簡單休憩一晚,我們又馬不停蹄繼續趕路,高原上起起伏伏的公路,猶如畫下的五線譜,好似我忐忑不安的心情。翻越過兩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山后,我們終于到達了對口支援的目的地——隆子縣人民醫院。
來之前,這里的環境和氣候讓我擔心會產生明顯的高原反應,但到達后,自我感覺還不錯,測了血氧飽和度有88%,是正常反應,只吸了下氧氣稍作緩解。隆子縣人民醫院的旦增副院長親自給我安排了簡單干凈、寬敞舒適的住處,又告訴了我工作的地方和食堂的位置,步行只需十分鐘,走之前旦增副院長還特意檢查了一遍電燈、熱水器等能正常使用后才放心離開。
到醫院報到,本想盡早進入工作狀態,卻發現目前這里因為天氣寒冷的原因手術量并不多。我向麻醉科江村主任咨詢目前麻醉科已經開展的項目和新計劃的項目等工作,以便做到心中有數,方便今后的工作安排。
【麻醉難度創新高 無痛胃鏡受熱捧】
然而到崗后不久的一天,節奏緩慢而平靜的工作模式被打破。凌晨三點多,我突然接到手術室緊急電話,一名4歲手外傷患兒需急診手術。自隆子縣人民醫院建院以來,隆子縣人民醫院外科醫生及麻醉科的醫生從未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給這么小的患者做過手術及全身麻醉,難度可想而知。我顧不上缺氧疲憊的感受,立馬趕往醫院。路上我的大腦急速運轉著,基于自己平時積累的麻醉理論及掌握的臨床操作技能,結合高原小兒的特殊生理病理特點,迅速制定了一整套的麻醉預案。仔細評估患兒病情、細致做好全麻準備后,我從患兒的麻醉誘導、插管、維持、復蘇全程給予悉心指導與調控,整個手術麻醉過程非常順利,術后患兒蘇醒平穩,各項情況良好。這是到目前為止,該院麻醉科成功實施的手術麻醉當中年齡最小的病例,極大鼓舞了隆子縣人民醫院麻醉手術室團隊的信心。
正在為4歲患兒進行全身麻醉。
我來之前,隆子縣人民醫院還沒有開展無痛胃鏡,普通胃鏡也才開展不久。為了盡快將我院的先進醫療技術服務于藏族同胞,我詳細了解了現有的相關設備后,積極和負責人溝通籌劃,終于成功實施了第一例無痛胃鏡檢查,又一次開創了隆子縣人民醫院在醫療領域的先河,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援藏醫療衛生人員在藏族同胞中的聲譽。這一新技術的開展,將解除眾多隆子百姓做普通胃鏡的痛苦,這也讓隆子縣人民醫院成為了整個西藏山南市首家開展無痛胃鏡的縣級醫院。隆子縣縣委的領導也慕名而來親自進行了體驗,并為我們無痛胃鏡技術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連連稱贊。
正在為一名胃出血患者實施無痛胃鏡。
【心系患兒連夜轉診 握手言謝藏漢情深】
一天晚上九點多,120送來一名因車禍造成重度顱腦外傷的8歲男孩,這里沒有神經外科??漆t生,更別說開顱的手術條件了。接診人員立即請我會診是否緊急插管,我仔細查看了患兒病情,患兒雖然一側瞳孔已變大,但呼吸暫時平穩,血氧在吸氧條件下能維持在95%左右,如果插管的話,一是這里沒有呼吸機維持,二是插管對患兒刺激強烈,容易加重顱內出血,最終決定暫不插管,立即轉往上級醫院,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同時根據病情做好隨時插管的準備。
轉診急危重癥患者勢在必行,也是我作為援藏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我主動請纓,整理好插管的物品,隨轉運車出發前往上級醫院。
正在深夜轉運危重患者。
轉運患者要翻越兩座五千米海拔的高山,路況復雜彎道多,氣候變化無常,夜間行車更需要小心謹慎。隆子十點多的夜晚很清冷,氧氣越發稀薄,山路十八彎,一路上就像坐過山車,從不暈車的我居然暈吐了??僧斂吹胶⒆又蓺獾拿嫒?,我頓時又精神起來,坐直了身子,視線在監護儀和患兒的面容間來回切換,心情也跟著生命體征數字的升降而起伏。
歷經兩個半小時的顛簸盤旋,終于到達山南市人民醫院,患兒途中發作了幾次癲癇,都被很好地控制住了。和工作人員做好了交接,我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發現厚厚的棉服下居然汗濕了。讓我無比感動的是孩子的父親,雖然不怎么會說漢語,卻走到我身邊緊握我的雙手,眼含淚水生澀地對我說“謝謝”……
【期待再回隆子】
高原高寒、缺氧、紫外線強烈,走同樣的路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做同樣的工作需要更多準備,生同樣的病也許面臨的更多是死亡。環境雖然惡劣,但我從不后悔此次援藏之行,因為這里有和諧的醫患關系帶給我感動,也有同事們的細心關照讓我暖心。
由于處于低氧環境,我有一段時間晚上睡眠不是很好,經常半夜憋悶而醒。偶然和身為援藏隊隊長的閆振升副院長閑聊說起,他立即給急診科主任打電話說明了我的情況,急診科扎西羅布主任親自開車把一個大氧氣瓶送到我的住處,并告訴我有困難可以直接找他,這些點點滴滴的感動匯成了我心底的暖洋。
與閆振升副院長在亞堆扎拉山合影。
隆子縣邊珍院長正為我們援藏醫務人員獻上潔白的哈達。
援藏期間,每當看到藏族老鄉們淳樸的笑容,收到真誠的感謝及潔白的哈達時,我的心情是激動的,所有的辛苦也都煙消云散了。
行走在清澈的隆子河旁,奔赴在崎嶇的雪域之鄉,肩負組織的重托,無愧心中的向往。蔚藍的隆子天空那朵朵白云就像圣潔的哈達,表達著藏漢人民深厚的情誼。半年的時間雖短,可留給我的回憶和感慨卻是我以前都不曾有過的。如果有機會,我還要來隆子繼續援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更多的藏族同胞,在這片雪域高原揮灑熱情,書寫生命的價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