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日河谷的太陽》:壯闊的民族史詩與民族志
在青藏高原詩性的太陽照耀下,沃日河是一條生命之河,它接納了無數有形或無形的生命;沃日河就是一條歷史的河,它蕩滌了無數塵埃,也淘洗出一抹金子;沃日河也是一條文化之河,藏漢文化在這里碰撞與交融。
王躍、澤里扎西的長篇小說《沃日河谷的太陽》呈現了百年歷史大事件背景下的沃日河谷的社會生活。作為一部民族史詩,小說不僅呈現著歷史的滄桑悲涼,且在文化主題上以戰爭與瘟疫、生與死、愛與恨、善與惡等永恒的母題,表現了“道在日?!钡呢S富性。在“瘟疫”一節中,謠言作為世界最古老的媒介,讓沃日河谷充滿了恐懼:“是那個漢地來的妖女施的法?!?/p>
有人聲稱看見妖女穿著漢地的戲服在黑夜里往連接每家每戶的水道里拋撒大米,這是一種漢地儀式,是在散布瘟疫。也有人出來反駁,說這種儀式恰恰是在驅散瘟疫,于是兩派辯論起來,莫衷一是,吵得不可開交。
在嫉妒與邪惡的鼓動下,為了讓緊張得到舒緩,人們產生了“集體迫害心理”,準備將“異群者”蓉娘作為“替罪羊”趕走,而蓉娘正是英雄才旺措美心愛的漢族妻子。于是英雄主義的責任品性再次顯現,才旺措美在危險關頭救下了蓉娘。并且,如此生與死、愛與恨的母題,一再在小說中奇異地呈現。
《沃日河谷的太陽》在敘事語言與技巧上,無論是大起大落的情節推進逆轉,還是精彩獨特的細節,抑或是整體語言修辭風格,皆以藏漢文化水乳融合方式,創造出一種極具“地方知識性”的優美文體而扣人心弦:
碉雖高,造碉不過數日而就,凡高山河谷險要處必有堅碉,作為要沖。烽火碉建在高處以傳遞信號,風水碉多建在村寨神山之中以保平安,伏魔碉用來辟邪神祛祟,主碉背靠懸崖,面向河谷由群碉眾星拱月。
以一種鋪陳的歌謠修辭方式,將當地的特色建筑描繪出來了。
老羅布和他兒子小羅布都是擦耳寨的“人物”,兩個紅鼻子一出現,整個寨子就歡騰起來。
這樣的夸張戲謔的描繪,充滿了想象。
在描述格桑玫朵初見多吉馬的情愫時,充滿了幻覺:
格桑玫朵以前只是聽說過這個人,仿佛離她十分遙遠,現在他從傳說中來到現實,真人就出現在她面前,使她的心止不住地怦怦亂跳。他就是那個傳說中騎著金象,駕著云朵降臨人世的神人?天上霞光萬道,地上萬物茂盛,他就是祥云和甘露嗎?
在萬物有靈的沃日河谷里,如此的自然生態,完全是一群“按照自然法則生活的人們”,神幻而奇異地張揚著人性之美丑與善惡。小說中的藏獒、馬、牛、山豬及烏鴉等動物精靈人格化的描繪,亦無一不閃耀著川藏高原神話詩學的奇幻光芒。
《沃日河谷的太陽》亦為一部文學的民族志。小說主要由三場戰爭,清廷與土司之戰、河谷土司與饒壩土司之戰、守備寨主與山民袍哥之戰,演繹了河谷與饒壩的三代土司家族的百年風云,描繪了沃日河谷縱深百里的民族群體文化:堅固的建筑、獨味的飲食、精美的服飾、繁復的禮俗與儀式等生活方式與社會風貌。
自然而神奇,宏大而繁細,承襲了一種古老而高貴的敘事文學傳統,《沃日河谷的太陽》在環境與時代的“民族秘史”呈現上,已具備優秀長篇小說文本的種種特質,存在著種種闡釋的可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出版發行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近日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詳細] -
清末川邊歷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徐君教授所著《固邊圖藏——清末趙爾豐川邊經營》一書,前幾年先后被列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資金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2019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詳細] -
《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出版
近日,記錄“全國脫貧攻堅模范”黃文秀先進事跡的長篇報告文學《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由廣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詳細] -
絲路古道上的人和事
隴山。對于這座山,胡成在《隴關道》里曾這樣形容:“秦人西去,隴山是迢迢萬里路的第一道驚悸。不只因‘其坂九回,不知高幾里,欲上者七日乃越’的險峻,更有從此家國難歸的凄惶?!?a href='../../../book/202011/t20201119_6899729.html' target="_blank">[詳細]